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English

当前位置: 颖辉机械网 >> 手用丝锥

芒果采后生物学及贮运保鲜技术研究上滚揉机悍马配件微特电机介质天线模具钢

发布时间:2022-06-30 01:09:17

芒果采后生物学及贮运保鲜技术研究(上)

摘要:芒果为呼吸跃变型果实,采后迅速后熟,d便出现乙烯高峰,随后逐渐出现炭疽病、蒂腐病,果实耐贮藏性和抗病性显著下降,芒果贮运保鲜技术主要在于控制果实的后熟进程和腐烂发生,评述了近年来芒果采后生理、采后病害和贮运保鲜技术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展望了新的研究方向,并提出了乙烯受体抑制剂在芒果采后贮运保鲜上的应用前景。

芒果果实具有通过混合喷头灌注到隔热腔内自然发泡皮色和肉色鲜艳、美观,肉质嫩滑,风味好和香气浓等特点,而且果实的营养价值也很属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发展产品高,特别是维生素A含量远高于其他水果,维生素B1、B2和维生素C含量也不逊于柑桔、菠萝等热带水果,而含糖量一般都达15%-19%,因而备受国内外消费者的欢迎。由于芒果采后代谢旺盛,果实容易后熟而变黄、变软,并且芒果在生长过程中易遭受微生物侵染,因而造成了流通过程中较大损耗,严重限制了芒果生产发展,因此,了解芒果采后生物学特性及掌握有效的贮运保鲜技术,硼铁是实现采后芒果果实的高档化、商品化、标准化和提高经济效益的关键。

1、采后生理特性

芒果属于呼吸跃变型果实,采收后,随着果实的后熟,呼吸作用逐渐增强,并急剧上升到最高值,随后下降,李安妮等研究表明芒果采后迅速后熟,第8d便出现高峰,可溶性糖、还原糖、非还原糖和可溶性固形物以及呼吸速率等生理指标均在采后第5d明显升高,而可滴定酸、抗坏血酸、果肉硬度等则在采后第5d明显下降;此时果皮颜色由深绿转为淡绿至最低,可溶性糖及可溶性固形物也在此时积累至最高,果实达到完熟,果皮金黄色,品质风味最佳,可溶性糖及可溶性固形物也在此时积累至最高,果实达到完熟,果皮金黄色,品质风味最佳,14d以后,果实品质迅速下降,味道明显变淡,好果率从采后10d的97%下降至78%。冯双庆等报道,绿皮芒果的乙烯释放量在贮藏的第5d开始上升,在第7d达到最高峰值,然后下降,而呼吸高峰稍晚于乙烯高峰出现,CO2释放量于第8d达到高峰。

芒果对低温敏感,易遭受冷害,紫花芒果2℃贮藏15d或5℃贮藏34d即表现出冷害症状,但高于8℃未发现冷害。冷害导致果实过氧化物酶、纤维素酶活性增加,刺激细胞膜透性增大,呼吸作用异常升高,果实对微生物侵染的敏感性增强,戴宏芬等通过对芒果冷害过程中几种内源自由基清除剂含量和相关酶活性变化进行测定,认为冷害导致自由基积累,引发或加剧细胞膜脂过氧化作用,使得膜透性增加和自由基代谢失去平衡,细胞防御能力下降,最终导致机体受害,严重时表现死亡。芒果的冷害是一个依赖于贮温和时间的累积过程,贮温过低会引起冷害,贮温过高会加速病害的发展和促进后熟,因此低温贮藏应考虑到贮温、病害和后熟三者之间的关系;从果品质量和贮藏时间两方面进行综合考虑。

2、采后病害

炭疽病、蒂腐病是引起芒果果实采后腐烂最主要的病害。炭疽病主要由病原真菌Colletotrichum gloelsporides Penz所引起,可导致果实表面初期出现褐色小斑,然后逐渐扩大为圆形或近圆形的深褐色下凹斑,后期多个病斑汇合成不规则的大斑,全果逐渐腐烂,而引起果实蒂腐病的病原菌却有很多,且世界各地均不相同,如Phasalosposa rhodina(印度)、eobromae(南非)、Botryodiplodia theobromae和 Phomopsis citri(美国佛罗里达)、Dothiorella dominicana、 eobromae 和Phomopsis mangifera(澳大利亚)。果实经这些病原菌侵染后,初期果蒂周围出现病变,呈淡褐色,随后迅速扩散,最终蔓延至整个果实,可见果实浴球发褐,软腐。此外,软褐腐病、软腐病、细菌黑斑病、垢斑病、曲霉病也均为芒果采后病害,同样可引起果实贮运期间严重腐烂。

冯双庆等报道芒果果实在20℃下贮藏1周后即出现炭疽病,但蒂腐病出现较炭疽病晚,果实受病原菌侵染后应激乙烯释放加强,病变组织呼吸速率增加,呼吸代谢途径发生变化,进而加速成熟和衰老过程,降低果实抗病性,采前气候因素、植物营养、栽培技术、喷药等均会影响采后病害的发生和病害程度,采后冷害、CO2中毒、水分关系失常、高温热伤、乙烯毒害也可导致病害的发生。此外,芒果采后病害发生还有一个特点,即生长期间侵染的病原菌因寄主组织抗性较强而保持休眠或静止状态,收获后随着果实的后熟,多酚类物质代谢,组织抗性降低,病原菌活性增强,显示症状,引起腐烂;了即病原菌在采前侵入到果实发病腐烂存在着一个潜伏期。因此,芒果果实采后病害防治应从采前和采后两方在不符合下表情况下能及时报警面着手。

3、贮运保鲜技术

3.1采前措施

3.1.1加强田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 芒果病害约有20多种,其中最重要的最炭疽病,可通过喷药对田间芒果进行病害防治,掌握在春梢萌动和抽出时各喷药1次,花后、幼果期喷药次。药剂可选用:(1)0..8:1:100波尔多液;(2)50%退菌特、75%百菌清或50%灭菌丹等倍液;(3)50%多菌灵10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1500倍液。芒果白粉病主要危害嫩叶和幼果,病部有白色粉状物,组织变紫或黑色,严重时造成落叶落果,防治此病可采用防治炭疽病的各种有机硫制剂以及石硫合剂。芒果细菌性黑斑病常见为害叶片和幼果,也热熔胶为害嫩茎。幼果感病后出现不规则暗绿色水渍状病斑,气候潮湿时,病部有菌脓,每次大风暴雨过后就严重流行,防治方法是每次下过暴雨后喷1次1%波尔多液,其次是搞好果园卫生。刘胜采用报纸套果的方法(两层报纸折成喇叭状套果穗,喇叭口向下,上端靠果穗基部用订书针夹住),且在套纸前用70%甲基托布津700倍液加40%乐果800倍液喷1次,既可抑制果的脱落,又可预防病虫害。

3.1.2推广科学栽培和管理技术 应合理使用氮、磷、钾肥料以及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如采前喷施Ca(NO3)2,可延长果实采后寿命,不过,PP333虽可提高果实质量,但也可促进果实后熟。

3.1.3掌握合适的采收时期 Cancel将座果周数作为Edward芒果采收的指标,认为座果15周后大多数果实果径最大(7.6cm或更大),果实呈绿熟即可采收。李继勇等认为,三亚地区青皮芒最适采收时间为谢花后d,这段时间采收的果实后熟后色、香、味最好,另外,叶其蓝从果皮颜色、果实大小、果实甜度和果实酸度等方面提出了芒果采收标准。

3.2采后处理

3.2.1杀菌剂处理 果实采后腐烂防治主要策略有:降低病原微生物、预防或消除田间侵染、减少伤害侵染以及抑制病害的发生与传播,任何具有上述一项或多项效果的措施均有利于控制果实采后病害的发生。杀菌剂处理可有效防止病原菌侵染,控制果实采后腐烂及腐烂的蔓延。王壁生等以紫花芒果为材料,进行了果实采后药效试验,结果表明贮藏到第15d,50%施保功500倍、40%抑霉唑加特克多混剂400倍的防效均达到71.05%;而70%甲基托布津700倍或45%特克多450倍进行52℃热处理6min,防效分别为63.16%和68.42%。该试验还证明了多种不同类型的药物配合可避免因长期单一使用苯并咪唑类药剂而造成的病原菌抗药性产生。黄林孚采用0.25%多菌灵加3%氯化钙处理芒果果实,不仅有效地抑制了果实采后炭疽病的发生,而且还延长了果实后熟的转黄期。采用特克多、扑海因、施保功处理后结合单果包装也能有效地抑制果实病害的发生。另外,朱勇等认为杀菌剂经减压处理后能有效杀灭果皮气孔和皮孔中潜伏的真菌,明显延长果实采后寿命。

3.2.2热处理 谢艺贤等报道处理具有防腐作用,对芒果品质没有不良影响;而且与对照相比,经热处理后果实可滴定酸含量较低,糖含量较高,绿皮芒果经热水处理后虽然果实炭疽病的发生率较未处理的要低,但热处理对蒂腐病防治效果不太明显,不过,彭水宏利用热浸与打蜡相配合,认为℃热侵5min结合打蜡处理能显著延续果皮颜色转黄,抑制果皮病斑的发生与发展,降低果实腐烂发生;保鲜效果比单独热浸要好,Muller 指出用34℃0.025% Prochloraz溶液或50℃0.05%苯菌灵溶液浸泡比单独用52℃热水处理保鲜效果要好。由于热处理具有促进果实后熟的作用,因此,在进行热处理时要掌握好处理温度与处理时间两者之间的关系。

3.2.3温度控制 果实采后贮藏温度控制包括常温和低温两个方面。芒果采后常温贮藏常与薄膜包装相结合,并配以乙烯吸收剂,保鲜时间可达24d。低温贮藏不仅抑制了果实的呼吸作用和乙烯的产生,而且也抑制了病原菌的繁殖。因此,低温技术成为芒果采后保鲜的主要措施,但芒果对低温敏感,易遭受冷害;而且不同品种发生冷害的临介温钟乳石度差异较大,因此选择低温贮藏的适宜温度应根据品种不同而有所变化(表1)。此外,芒果贮藏时应进行预冷。预冷处理可降低果实表面温度和代谢速率以及乙烯的生物合成,防止果实冷害发生,达到延长低温贮藏寿命,并保持果实良好品质。

表1 不同芒果品种低温贮藏的适宜温度

品种

贮藏温度/℃

相对湿度/d

贮藏时间/d

参考文献

广西口腔科医院
太原做人流要花多少钱【太原流产医院】
广东性病专家
云南骨科医院排行榜
友情链接